伦勃朗与维米尔系列:Rembrandt In His Prime

Rembrandt House

Family and Daily Life

到1640年,伦勃朗34岁,家庭的悲剧让他的绘画风格变得朴素与低沉。让他对家庭的表达从浮华的风格变为了深沉的情感表达。油画的尺寸也缩小了,充满了阴影与自然的力量伦勃朗和他的妻子萨斯其亚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而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1942年)。在描绘家庭上,伦勃朗总能细腻的柔和的表达出家庭的温情。

Woman Asleep(Saskia)

Woman Asleep

Saskia in her Room

Saskia in her Room

伦勃朗的小儿子,Titus van Rijn (22 September 1641 – 4 September 1668) 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也是伦勃朗最疼爱的,伦勃朗从儿子出生开始就为其作画,记录儿子的成长:

Titus at his Desk

儿子13岁时的肖像

Titus at his Desk

Titus, the Artist’s Son, Reading

儿子15岁的肖像

Titus, the Artist’s Son, Reading

Titus, the Artist’s Son

儿子16岁的肖像

Titus, the Artist’s Son

Titus in a Monk’s Habit

儿子19岁的肖像

Emulating the Masters

伦勃朗一直在思考如何超越前人,在当时,超越前人的前提是效法大师的手法与技艺,效法分为三个阶段:

  • Translatio 翻译:学习前人的作品,临摹,理解里面的技艺
  • Imitatio 模仿:在自己的作品中添加大师的元素
  • Contaminatio 杂糅:将各种技法整合在一起,发挥特色

最后,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做到特立独行,引领时代。伦勃朗也效法了不少前人,比如丢勒、提香等文艺复兴大师。

The Pancake Woman

比如这幅《做煎饼的女人》,就是伦勃朗模仿荷兰画家阿德里安•布鲁维尔Adriaen Brouwer的手法

Self-Portrait: Leaning on a Stone Sill

这幅自画像是伦勃朗模仿提香经典的“大袖子”

Self-Portrait at the Age of 34

随后,伦勃朗还结合提香的大袖子和拉斐尔对织物的手法刻画,糅合出另一幅自画像:

在伦勃朗36岁时,伦勃朗已经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以及老练的手法,也就是在此时,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迎来了最伟大的一幅作品,The Night Watch

The Night Watch 夜巡

伦勃朗这次是受到火枪民兵队的委托,给18为火枪手民兵队画群像。夜巡这一名字来源于这幅画整体以灰暗色为主,但是据记载,民兵队从来没有在夜晚行动过。伦勃朗没有采用传统的横向布局,将人一一布置好位置。而是采用肖像与叙事结合的手法,来体现出火枪队这一传奇组织。

在画面中,人的目光各不相同,先看看两位主角,罗姆波特中士(Sergeant Rombout Kemp)伸出右臂指向画面中央,将我们的视线引向最重要的人物。

科克上尉的衣着精致,披一条红色的丝绸缎带,缎带的尾端在膝盖处飘摇。他的右手戴着手套,捏着一根手杖——象征着他的权威,左手向前伸出,好像已经要戳破画布,碰到你的脸,他摆出这个手势的意思好像是向身旁的中尉下达命令:整肃队伍,马上出发。

而他身旁的威廉中尉 (Lieutenant Willem van Ruytenburch) 白色的衣服在强光下泛着光泽,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缎带,带跟皮靴质感上佳。而伦勃朗在面中尉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他手中的长枪的尖端直直地指向画面外,角度太大以至于X光射线扫描局部发现伦勃朗在这里涂改过多次。

在两人的左侧,有一位小姑娘在亮处。小女孩是光线集中的位置,金色裙子蓝色辉肩,与行会的标志配色一致,暗示着火枪行会,鸡爪也是民兵队的标志。

在小女孩的左侧,一位士兵好似刚刚放过枪,在为火枪填充弹药。而画面右侧的众人有一位正在瞄准目标,有一位拿着长戟指向前方,都好像预示着前方有一个危机需要民兵队去解除。

伦勃朗对持枪、装弹的刻画上也是有讲究的,他充分的了解两个东西的模样并精准的画了出来:

画面里,每个人都不是静止的,伦勃朗为每个人都精心安排了一出戏剧,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模样。你仿佛置身于此,感受一场民兵队传奇的出行。

由于光线较暗,且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形式来做的群像,火枪手行会在收藏了这幅作品后,又聘请其他画家在画面的上方加了一个备注,来表示这是火枪行会的群像。

伦勃朗从《夜巡》 身上获得的酬金是1800荷兰盾,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报酬,每100荷兰盾就相当于现在的1000美金。在这张人物与真人大小相近的巨幅油画中,伦勃朗将动态构圈、明暗对比、和身临其境的声效完美融合,定格了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个永恒瞬间。在如此多的人物和动作之间,伦勃朗得到了他所追求的和谐。这幅画,也成为了伦勃朗最举世闻名的代名词。